最近,主编的朋友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。几位公务员朋友平时不怎么发朋友圈,一发就语惊四座:这个假冒的某某主任(处长)不是我!请谨防上当受骗!
——这不是李逵打李鬼,真美猴王棒打六耳猕猴吗?
主编内心纳闷,向其中一位“打假”的领导追问缘由。他告诉主编,有人冒用他的微信头像和身份信息,称是他本人,向下属或者同事“索贿”甚至借钱。当然了,后证明是不折不扣的骗子!
“我是**书记,有个私事,能帮一下忙吗?”
“我是**处长,正和一个公司吃饭洽谈政务合作,要交付定金,银行卡钱不够,可以先转一部分账给我吗?”
……
有没有很熟悉?简直是熟悉的配方,一样的“味道”。
是的,冒充领导行骗的伎俩又出现了,这次还是“升级版”。
近日,江西赣州石城县公安局成功打掉了一个电信网络诈骗团伙。办案人员惊讶发现,仅在10月23日一天,该县就有两人受害,其中一个企业老板被骗57万元。
临近岁末,诈骗分子也开始“冲业绩”。主编发现,这段时间,山东反诈骗中心、甘肃省公安厅、苏州公安、赣州公安、呼伦贝尔公安、吕梁公安等多地接连发布反诈骗提醒,显示冒充领导诈骗呈高发态势。
骗子无一例外是冒充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“领导”,而受害群体多为企业主、财务人员等管理对象。骗术并不高明,但却有许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中枪。受害人是不懂电信诈骗套路吗?不一定,很可能是因为碍于情面或领导权威,而对“领导”言听计从。骗子正是利用这种心理,实施精准打击。
主编梳理多起相关案件判决书和警方通报发现,该类行骗过程无异于一场心理战。许多不敢轻慢领导的企事业负责人,也因此落入了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。
骗子是如何实现精准打击的呢?大体有以下这些步骤:
第一步,骗子通过不法渠道,盗取群众手机通讯录上所有联系人的联系方式,了解单位中的权力结构,确定要冒充的领导。这个领导一般是当地的主要领导,比如书记(乡镇党委书记居多)、县长等,要么是与企事业单位打交道比较多的领导,比如发改局局长、财政局局长、教育局局长(主要诈骗各学校校长)等,也有部门的主任、处长。
第二步,用这名领导的信息包装自己。由于领导信息一般会在政府官网公开,很容易下载该领导的照片和履历。头像和名字用实人实名,领导通常会使用实名易于辨别,建立真实可信的第一印象。
骗子也善于维护细节,例如个性签名使用“天道酬勤”,朋友圈几乎没有内容或清一色政务新闻。
第三步,利用公开信息去寻找这个领导所在辖区的受害人。
如果他冒充了教育局长,他就会去网站上去搜索各个学校校长的信息。如果他冒充了县长、镇长,他就去网站上去查找这些县和镇里知名的企业,现在很多查企业、查老板的软件,一键就可以查到企业负责人的姓名和手机号,大部分人的的手机号都关联着微信或者QQ,很方便就能添加到。
第四步,在添加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微信或者QQ后,先说些官话联络感情。比如问问疫情防控工作,比如问问企业经营状况,显出“领导”的关爱。
第五步,正当受害人感觉与“领导”的关系已更进一步时,骗子顺势而为,提出各种各样的转账汇款借口,比如,亲戚借钱、上级领导要求转账、朋友急用等等,以领导干部身份不方便为由,要求受害人替他转账给别人。
到了这关乎成败的一刻,骗子会利用各种心理战术,攻破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心理防线。
套近乎,语气要亲热,让对方开心放松警惕。比如,一名冒充书记的人忽然要求受害人吴总办一件私事,吴总听到县委书记要自己办事,当然是激动万分,在他的心里,这是领导把自己当做“自己人”的一个标志。
理由要充分,合情合理。书记的理由很合理,就是亲戚开公司要借钱,但是自己是领导,不方便直接转账,想以吴总的名义转账,这样也方便以后索要。当然了,这笔钱书记会先转给吴总,打消吴总的后顾之忧。然后立即伪造转账凭证,说自己将钱转过去了。
到了这一步,大多数受害人看领导这么实诚,自己也要积极落实指示,并不核实转账凭证的真实性。
一旦有人质疑为何没收到转账,领导往往会解释说“大额转账要24小时才到账”,那边亲戚急需这笔钱,请立即转账——领导的气场实在强大,说的话也越来越严厉,很多人顶不住压力往往会立马转账,而自己是永远不会收到领导转账的。
骗子抓住受害人对领导敬畏、不敢质疑的心理,频繁使用“尽快”“马上”“立即”这些指示性、催促性的词语,既营造了紧张气氛,又利用时间差降低受害人核实转账需求真假的可能性。
……
近年来,这类冒充官员或官员亲属行骗的案件屡屡曝光而又屡屡得逞,我们有必要反思这种不正常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。到底是“受害人”真的很傻很天真,还是骗子的招术精明得让他们看不清?
仔细分析可以看出,行骗者文化水平并不高,作案手段也并不新鲜,只要稍加留意完全可以将其打回原形,让人遗憾的是,大多数人都拜倒在权力的荣光之下,很少去查证、质疑“官员”的真实身份。
其实,信息化时代,只需要在网上动动手指,或者打几个电话,就能辨清是“李逵”还是“李鬼”。可受害者往往不去做这样的事情。骗子和受害人塑造了一种特殊关系,这种关系通常是“领导”和下属,管理者和管理对象。在一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下,一旦质疑就意味着向对方的地位挑战,担心自己在领导心目中印象减分。
这也是古往今来,为什么那么多“权力骗子”大行其道的原因。
官员王昆山就任保定市委书记之前,为了能安稳当选市委书记,他就向企业索贿,然后“进贡”给一位自称是中央高级领导人身边红人的“贵人”。这名所谓的“贵人”其实只是一个诈骗犯。不久,骗子落网了,“一下子就把王昆山咬出来了”。结果,王因此成了“最短命的书记”。
四川有一名叫李建明的男子,曾冒充“省委办公厅主任”招摇撞骗,与某市市委领导共同参会、上了当地新闻联播;还以招商的名义让某市市委书记、市长为其安排吃住、接待。最终,李建明因犯招摇撞骗罪,伪造国家机关公文、证件罪,被判有期徒刑一年。
案例虽千变万化,但能打着领导的旗子行骗,归根结底都源自于受害人对权力的俯就、对权威的顺从。主编有态度(微信号:zbytdya)认为,高层多次强调“亲清政商关系”,要求细化交往规范,明晰政商交往的界限和禁区、红线和底线。领导请管理对象办私事,本就有“亲而不清”之嫌,更可能衍生为隐形行受贿。
主编的建议是,下次不管遇到什么领导,不妨直接说:这个事跟工作无关,我不能答应。实在不想得罪领导,那就拜托弹个语音或者打个电话,至少核实一下真实性啊。否则,丢了钱财还闹了笑话,真领导不但不领你的情,还觉得你智商堪忧、情商下线,这等“赔夫人又折兵”的事,换谁都要气死。
潇湘晨报记者 柴归
【来源:潇湘晨报】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向原创致敬
文章来源:潇湘晨报
相关新闻
相关商品
【先咨询,再下单】Google Play礼品卡¥1500日元充值卡_谷歌¥1500日本礼品卡_谷歌商店¥1500JPY兑换码/点卡/Gift Card
¥130.00【先咨询,再下单】Google Play礼品卡₩5000韩元充值卡_谷歌₩5000韩国礼品卡_谷歌商店₩5000KRW兑换码/点卡/Gift Card
¥35.00Google Play礼品卡$5 美元代充_谷歌$5美国代充_谷歌商店$5 USD兑换码/点卡/Gift Card代充
¥38.00澳服瓦罗兰特A$10澳元充值卡_澳服Valorant瓦罗兰特/无畏契约A$10澳大利亚充值卡/兑换码/点卡/Gift Card
¥55.33Google Play礼品卡€ 30欧元充值卡_谷歌€ 30欧盟礼品卡_谷歌商店€ 30EUR兑换码/点卡/Gift Card
¥268.00【先咨询,再下单】Google Play礼品卡HK$150港币代充_谷歌HK$150香港游戏代充_谷歌商店HK$150HKD游戏代充/Gift Card
¥199.00